南京手机行情榜
标题:
Samsung Galaxy Tab 主站抢先动手玩!
[打印本页]
作者:
GP02YG
时间:
2010-9-4 11:21
标题:
Samsung Galaxy Tab 主站抢先动手玩!
放炮放了好一阵子,
Samsung
家的
Galaxy Tab
终于是让大家玩到手,至于用起来到底如何,咱们主站编辑在有限(虽然也不算短)的把玩时间内,也算是有所心得,各位可以在跳转后收看。
图集:
Samsung Galaxy Tab first hands-on
硬件规格
Android 2.2 / TouchWiz 3.0
7 寸 TFT LCD、分辨率 1024 x 600(WSVGA)
重约380 克
CPU:采用 Cortex A8 架构、频率在 1GHz
内置 16GB / 32GB 储存内存
支持 microSD 扩充(最高到 32GB)
摄影 / 视频:前置 130 万像素视频镜头、主相机三百万像素 / LED 闪灯 / 自动对焦
电池容量:4,000mAh
网络:3G 上网 / 通话(有收音麦克风 / 扩音器,支持蓝牙耳机,不过看上去没有听筒设计,应该也不会有人想拿七寸的东西当一般电话用吧?)
5GHz 双频 802.11n WiFi
背面颜色基本上为白色,可随电信公司客制化
支持 Full HD 影片播放(应该要输出到电视)
底部有 30-pin dock 连接槽,可通过其它转接器(HDMI、USB、车用转接线)连接
以下为官方公布完整规格细节:
上市相关消息
目前似乎还没有确切的信息,只知道会先在欧洲发行(意大利可以抢头香?),美国随后跟上;主站试玩到为 GSM 版本,美国人殷切期待的 CDMA 版仍为未定之天,跟我们无关就是;其它国家 / 市场目前也没有相关讯息。
硬件动手玩心得
基本上没有啥太让人惊奇的地方;外表看上去颇亮眼,组装也是相当扎实,完全没有小老弟(
Galaxy S
)那种有点脆弱的感觉;拿在手上的感觉算是轻盈(跟
Kindle
比不意外的还是略重),不过镜面屏幕有点闪过头,显示画面看上去相当好,Samsung 似乎是将色彩的饱和度调到跟 AMOLED 一样浓,1024 x 600 的分辨率用在七寸屏幕上,其像素密度则是乐胜
iPad
以及其它一票 Android 平板产品。
触控屏幕反应跟 iPad 一样敏感,处理器的炮瓦也相当足,整体也反应相当顺;虽然厚度约 1.2 公分左右,不过感觉起来,配上七寸屏幕还是有瘦身的空间,主站认为他们是被 Kindle 的手感给宠坏了;而单手使用、把玩的感觉,比起 iPad 来说算是更适合,特别是作为电子阅读器来说。
软件相关心得
受到先天上的限制,
Android
(即使是冷冻优格)目前的版本还是不太适合让平板一类的产品使用,感觉上就是手机 OS 被放大到平板计算机上面使用;虽然本质上有些改进的空间(等姜饼人啰!),但这次 Samsung 其实调得不差,客制化的皮让 Android 跟平板的距离拉近了一点;外在上面
TouchWiz
3.0 可能还有点『iPhone 幼幼版』的影子,不过一如先前所言,外皮 UI 跟 Android 系统间的整合算是做的相当好。
其它这次 Samsung 在 Galaxy Tab 软件上面不错的设置,一方面彻底利用了七寸屏幕所提供的空间弹性、高分辨率,从日历软件到邮件软件看起来都不错(不过后者的『分割画面显示』有被说是吸 iPad 的奶水就是...),Media Hub 当中的音乐商城跟播放器、将电子刊物整合的软件(包括 PressDisplay 报纸阅读软件、
Kobo
电子书软件、Zinio 电子杂志软件等)都不错用;拨打电话的软件设计也不错,里头包括了外观特别美化过的联络人浏览画面、视频专属按键。
第三方软件方面(由
Android Market
下载),Samsung 也表示所有的依据
Google
软件 UI 开发相关规定所撰写的软件,都可以在 Galaxy Tab 上面等比例放大使用,其它比较有『个人特色』的软件可能就需要稍作修改;而主站编辑也证实 Samsung 没跟大家唬烂,至少一些安装在展示机、原生分辨率非 1024 x 600 软件都可以顺利放大执行,同时也没发现啥问题。
小结
目前要判断 Galaxy Tab 是否为一台值得大家入手的 Android 平板产品,恐怕还有点言之过早,一切还是要看软件开发者将来的努力,来决定采用 Android OS 的平板产品是否真正符合大家的需求,而 Galaxy Tab 目前看上去则是有个不错的开始,也算是订定了 Android Tablet 该有的样子,同时也跟过去一些七寸左右大小的平板甚至是 iPad 作出了明显的区隔。
欢迎光临 南京手机行情榜 (http://motoshop.com.cn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1